日前,科技部公示了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(市)建设名单,丹阳市以“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”成功入选,全省共9家入选,丹阳省内排名第4。这是自2021年丹阳市成功创建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(市、区)以来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。
近年来,丹阳市以创新型县(市)建设为引领,全面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,科技创新全方位深化、多领域突破,成为全省县域产业科技创新的“强磁场”“先行军”。在2022年工信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“中国创新百强县”榜单中,丹阳市位列第18位。
丹阳市抢抓发展机遇,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布局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63家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,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73家、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,累计建成2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、3家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、1家省级产业院士工作站、7家省产业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、9家省级外国专家工作室、7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1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。近两年,全市纳税前200强工业企业60%以上是创新型企业,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0%以上。
丹阳市厚植创新沃土,围绕企业创新难点痛点,加速推动人才、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,以要素集聚服务创新升级,先后出台“十四五”科技新政和人才新政。全市建有院士工作站12个,累计引进45名国家级人才和114名江苏省“双创”人才,“丹凤朝阳”人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和团队170名;与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新加坡等海外科研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累计引进外国专家156人。近五年来累计组织举办各类“创新创业大赛”和“创业训练营”主题活动100余场次,营造了良好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。
丹阳市强化要素保障,着力打造“创业苗圃―孵化器―加速器―产业园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、众创空间10家,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,孵化面积达68万平方米。探索新模式新机制,设立北京科技人才工作站和上海科技企业飞地孵化器,助企对接高端科研资源,推动发达地区科技成果外溢落地,逐步建立起跨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。政策引导性投入持续加大,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常年保持在2亿元左右,近三年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累计达5.66亿元、占一般财政公共支出1.93%。
创新型县(市)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丹阳将锚定“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”的战略定位, 聚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(市)建设,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,围绕丹阳“四大优势”与“五大特色”,扎实推进“十大工程”,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,把科技创新打造成为丹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