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镇人民政府,开发区管委会,高新区管委会,各有关部门: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重要指示要求和国家、省、市相关工作部署,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,助力一批企业纾难解困,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,我局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。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抓好政策宣传及推进落实。
附件:丹阳市科技局助力科技型企业纾难解困健康发展工作实施方案
丹阳市科学技术局
2022年6月23日
附件:
丹阳市科技局助力科技型企业纾难解困健康发展工作实施方案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重要指示要求和国家、省、市相关工作部署,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,助力一批企业纾难解困,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,特制定以下工作实施方案。
一、总体要求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有关科技创新决策部署,加快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推动更多的政策、项目、人才、服务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,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,持续提升创新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,为创建“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”提供有力支撑。
二、重点任务
(一)深入开展科技惠企服务行动
深入开展“走基层访百企、送政策优服务”系列活动,将高新技术企业、七大产业链重点企业、规模以上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走访对象,由市科技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业务科室骨干开展深入走访,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、科技创新、技术需求等情况,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、研发投入、成果转化的主体。
(二)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计划支持
聚焦我市重点和优势产业,围绕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培育等方面,深入有关企业“面对面”宣传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,指导企业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支持。
(三)加快落实科技资金拨付
进一步梳理上级科技资金下达情况,及时拨付相关款项。加快启动市级科技项目验收组织工作,对已完成科技计划合同任务的项目,可申请提前验收,加快拨付项目尾款。2022年已补助188家科技型企业,下达科技专项资金2047万元,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。
(四)加快启动2022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
聚焦大健康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,面向科技型企业、行业商会广泛征集项目指南需求,加快组织2022年度丹阳市级科技发展资金竞争性项目申报工作,启动一批覆盖应用研究、技术研发、项目产业化的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,全面提高产业链创新效能。加快科技计划项目申报、推荐和评审工作,压实工作任务、倒排工作进度,尽快下达面向企业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。
(五)助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
瞄准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先进基础工艺、产业技术基础需求,对技术攻关难度大、产业协同需求高、产品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,探索实施“揭榜挂帅”科技专项,推动建立一批领军企业牵头、产业链企业参与、科研院校支撑的产业创新联合体,由创新联合体来组织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“揭榜挂帅”专项最高支持金额达300万元。
(六)放宽企业科技计划项目的执行和验收期限
对企业牵头承担的2020-2021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,由于研发进度、配套资金等客观因素影响项目执行进度的,实施期可以申请延期一次,延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,为企业营造更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。
(七)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
编制《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目录》,建立科技成果项目库和企业创新需求库。组织科技型企业赴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武汉、西安等地,常态化开展“大院大所丹阳行”、“百名专家企业行”、“百家企业高校行”等产学研品牌对接活动,促进科技成果、承接企业、资本要素深度对接,2022年拟推动转化科技成果超100项。
(八)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
深入实施“苏科贷”“高企贷”等科技金融品牌产品,鼓励合作银行采取科技无形资产抵押、知识产权质押等贷款模式,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信贷支持,缓解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问题,促进企业将更多的人力、财力投入到研发活动中,提高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性。
(九)推进税收优惠政策快速全面落实
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、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、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。对接财政、税务等部门,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%的优惠政策。通过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大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,印制发放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资料,开展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业务培训,提高企业政策认知度,帮助科技型企业熟练运用科技税收政策。
(十)全面启动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
与江苏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开展联动,引导全省优质科技资源面向我市企业开展共享服务,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大型科学仪器共享、检验检测、研发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。2022年拟发放100万元市级科技创新券,兑付额度为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实际发生金额的50%,最高额度10万元。加快科技创新券申领、使用、兑付,实施全流程电子化、网络化管理。
(十一)加速推广“企业创新积分制”
支持在高新区、经济开发区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,逐步面向全市推广应用企业创新积分制,依托企业创新积分结果,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上市后备企业等各类企业培育库,并发布“创新积分百强”企业榜单。依据积分结果,对企业在项目立项、上级科技项目推荐、科技金融、政策落实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支持。
(十二)加速提升“科创飞地”运行质效
加快“北京科技人才工作站”和“上海飞地孵化器”运行,帮助我市企业链接先进地区科研、人才资源,将两个载体打造成为对接科研资源的“前沿阵地 ”、创新创业项目的“离岸孵化器”、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的“前哨站”。举办第十届“创业江苏”科技创业大赛(丹阳)、武汉人才交流专题活动等主题活动,搭建合作对接平台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建立上下联动、横向协同、政企贯通的科技型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机制,统筹力量、整合资源、合力纾困。充分发挥“丹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”统筹协调作用,建立健全日常调度机制、通报机制和政策落实机制,统筹协调、组织推动、督促指导各项惠企政策落实。各镇、区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,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。
(二)加强科技经费保障
市科技局将会同市财政,统筹科技经费年度使用计划,建立重大科技创新需求与财政投入保障的衔接机制,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得到财政经费保障。加快涉企资金兑付力度和进度,按照 “能兑则兑、能多则多”原则,对提前达到政策兑现条件的企业,实行“全年常态即时兑现”。
(三)建立健全督查反馈制度
各地各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主动发现问题、主动研究问题、主动解决问题,建立科技型企业纾难解困交办、承办、督办和销号制度,对企业提出的困难有政策支撑的,要能用尽用、能享尽享、限期解决;对没有政策支撑的,要在法治轨道上以改革创新的举措研究政策、集成政策、创新政策,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。